记者 隋忠伟
11月24日,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召开“察民情 解民忧 暖民心”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近年来,日照经开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多项惠民政策,书写民生事业满意答卷,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强化民生热点,着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硬件和办学规模“提档升级”。投入使用新校区4所,增加学位2565个。实施集团化办学,成立银川路小学教育集团,在学校管理、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开展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创新联盟办园模式及“1+8+11+5”游戏推动模式,成立5个学研共同体,激励公办优质园带动联盟内新建园及民办园等各级各类幼儿园快速发展。先后与杭州萧山开悦幼儿园、韩国泗川中学、高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互学互鉴,携手共育国际化人才培育圈。探索实施体教融合、文教融合,打造“那山海”全环境立德树人品牌。精准惠民,全区11所中小学校推行免费课后延时服务,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惠及学生10000余名。公办幼儿园暑假正常保教,托管比例达90%以上,解决暑期“看护难”。打好强师“组合拳”。开展为期3年的教育系统分层分类递进式培训,深化“青蓝”结对培育,全区231对师徒共成长。继续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继续推行教育督学聘任管理制度,开展“责任督学下基层行动”10余次,组织师德师风学习200余次。将“双减”工作纳入学校规范办学监管,加大隐形变异机构查处力度。
提高幸福指数,着力打造文体高品质生活
今年新建改造球类场地26处,对105处村居、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更新,截至目前,全区体育场地294片,人均体育场地5.24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46%。精心打造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3处城市书房、26处标准化农家书屋、2处街道文化站分站、60余处文体广场已建成启用。承办近10项国家、省级重大赛事,开展各项体育赛事、“我们的节日”等系列文体惠民活动1100余场。建成启用的60余处“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全部免费开放,接待居民达32万余人次。按照“一手抓传承保护,一手抓文创发展”的思路,宣扬非遗文化。全区被认定公布各级非遗项目47项,非遗传承人24名,重点打造黑陶、漆壶、蛋壳雕等近10种非遗文创产品,让非遗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保障底线民生,着力提供民政高标准帮扶
展开全文
全面提高日照经开区低保、特困、残疾人等九类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保障标准,共发放生活补助1068.15万元。聚焦养老需求,深入开展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工作,为符合条件的贫困户、重点优抚和特困对象提供居家上门养老服务。建设4家“医疗+养老”模式的养老机构,提供床位666张。深入开展“同心共筑 护苗成长”关爱孤困、残疾儿童心理健康服务项目,建设2处集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康复和日间照料等功能于一体的“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进一步提升社会救助实效。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开展常态化走访慰问与重点走访慰问相结合,为全区1243名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发放各类补助、优待等1364余万元、就业创业贷款990万元,做好困难退役军人帮扶解困工作。
关爱生老病死,着力提升卫健高效能服务
建设日照经开区托育服务中心,设置200个托位。同时在全区设6个托育服务示范点,促进全区托育服务健康规范发展。新建4处中心村卫生室,并顺利通过市级验收。免费为全区适龄妇女“两癌”筛查7100余人,65岁以上老年人查体15771人。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签约111433人,开展“三高共管、六病同防”工作并认真落实计划生育扶助。针对猴痘、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和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防控宣传,截至目前,共计义诊宣传40余次,累计服务600余人、宣传培训30场。全面实施8S精益管理,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医德医风和医院内部管理制度的检查力度。推进医疗机构对病人及家属进行满意度回访,截至目前,回访率达到100%。组织开展卫生监督执法“蓝盾行动”,狠抓医疗卫生行业监督落实。
笃行利民之举,着力实施司法高精准援助
依托日照经开区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建立区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成立区级民商事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组建调解工作专家库,由区众合民商事调解中心常态化入驻并开展调解服务。9月份以来,共调解各类纠纷80余起。提供普惠制公共法律服务。设法律援助工作站,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团队化改革,由9个法律顾问团队为全区的村居(社区)提供全天候、多领域的法律顾问服务。今年以来,共接待群众咨询800余次,开展法治大讲堂、普法宣传活动40余场次,帮助服务村居修订各类合同、协议等70余件,助力提高村居(社区)治理法治化水平。以201个综治网格为基础,联合公安民警在全市率先建设“警网联动平台”,创新实施“警网融合”社会治理工程,持续优化网格功能,民警、网格员共同参与解决矛盾纠纷325起,回访满意率100%。
下一步,日照经开区将继续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盯群众的急难愁盼,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竭尽全力交出一份既有温度又有厚度的“民生答卷”,不断提升经开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