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tish Museum百物展亮相魔都!
风靡全球的世界巡展
“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
今天在上海免费向公众开放
上海博物馆引来了众多
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魔都小伙伴们的观展热情很高涨!!
大英博物馆百日展开展首日就人气爆棚!记者今天中午在上海博物馆看到,等待进馆的观众已经排到了博物馆侧面。工作人员介绍,上海博物馆可容纳8000人同时参观,而位于博物馆二楼的该展会根据实时客流采取限流措施。
下午1时左右,馆方已贴出告示:今日参观人数已满,谢绝排队
由于客流量大,展区的排队需要从博物馆一楼排到四楼随后再从四楼排到二楼。工作人员的向记者透露,除去进馆排队的2小时,馆内还需要排2-3小时。
观展小贴士
展览时间:6月29日—10月8日 9:00-17:00,白天排队免费入场 ;周一不闭馆,可正常接待。
地址:上海博物馆二楼第二展厅(黄浦区人民大道201号,近武胜路)
交通:公交46路、454路、925路、930路、隧道三线、隧道六线等;地铁2号线、1号线、8号线人民广场站
为了更好满足观众的需求,上海博物馆将在每周五晚上18:00-21:00增设夜场。夜场预约方式:7月1日起,在上海博物馆官方微信开放免费预约通道,可以预约每周五的夜场。举个例子:7月1日可以预约7月7日的夜场票。
预约须知:
1.本次特展夜场采用全预约模式,公众可通过上海博物馆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
2.请提前7天(不含当天)预约下一场参观;
3.预约成功后,请截屏或保存好预约验证所需二维码,并携有效身份证件,以备现场验证;
4.预约成功后,如不能按期参观,请至少提前24小时取消预约;
5.本次特展夜场期间,每个微信号只有1次预约参观机会,每个二维码仅限1人入场参观;
6.没有如期参观且未取消预约者,从最后一次预约开始的3个月内将无法再次使用预约功能;
7.预约参观可从南门或北门进入,现场按秩序排队进行扫描验证和安检入场;
8.名额有限,约满即止。
还记得上次东东在展览提前探营时提到的第101件展品吗?
相关链接:抢先看!这100件宝贝能看完人类历史 现在它们就在上海!
昨天下午,大英博物馆百物展第101件展品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一方蕴藏了无尽信息的二维码压轴亮相。仔细一看,原来这个二维码是由此次展示的100组展品图像组成,是不是很惊喜呢!
展览简介
本次展览按照时间线索,划分为九个部分,从人类文明鸿蒙初开的时期,直到我们创造的当今世界,通过大英博物馆100件(组)难得一见的藏品,向人们讲述一部悠久而丰富的浓缩世界史。
展品的时间跨度
年代最早的展品:奥杜威砍砸器,来自180万—200万年前。
年代最晚的展品:菲尔·多斯·桑托斯《母亲》,创作于公元2011年。
展品的地域分布
展线构成
除序厅外,此次展出的100(件)文物被分为了八个部分布展,主题分别为:开端、最初的城市、权力与哲学、仪式与信仰、贸易与侵略、适应与创新、邂逅与联结和我们制造的世界。各种展品既按照时间顺序摆放,又以人类文明发展的轨迹为引导,体现了一种宏大的整体史观。
接下来,东东将为您罗列所有展品
各种展品按时间顺序摆放
赶快跟随东东一起来逛展厅吧!
序厅
古埃及的佘盆梅海特内棺向我们表明,对物品的研究如何能为我们提供大量的信息……
开端(200万年前—公元前2500年)
1.奥杜威砍砸器
2.奥杜威手斧
奥杜威手斧
材质:石
120—140万年前
发现于坦桑尼亚奥杜威峡谷
根据考古记录,大约在160万年前出现了一种新的工具——手斧。虽然是用石头打制的,但因为做工精良,它们看起来与自然状态下的石头完全不一样。手斧制造者用石锤敲打石块,从其两面以及边缘处剥离石片,最终打出上薄下厚的形状。这看起来十分简单,但实际需要把握相当高超的施力技巧。
3.冰河时代野牛岩画
4.克洛维斯矛头
5.澳洲原住民的篮子
6.带盖绳纹陶罐
7.鸟形杵
8.抽象牛头纹碗
9.埃及化妆品调色板
10.喀帕苏斯女性雕像
11.玉斧
12.玉琮
最初的城市(公元前3000—前700年)
13.王后的里拉琴
14.早期写字板
15.大洪水记录泥板
16.印度河流域印章
印度河流域印章
材质:石
公元前2500—前2000年
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哈拉帕
印度河文明在巅峰时期涵盖了超过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包括今天的巴基斯坦及印度邻近的地区。印度河文明在公元前1900年左右走向了尾声,此后被遗忘了3500年。直到19世纪时,包括这件展品在内的一批印章被送到大英博物馆,印度河流域的遗址发掘也随即展开。
17.奥尔梅克面具
奥尔梅克面具
材质:绿玉
公元前900—前400年
墨西哥
这件面具尺寸太小,不能戴在脸上,可能是首饰或头饰的一部分。面具出自奥尔梅克人之手,与古埃及人一样,奥尔梅克人也建造金字塔,将死者的尸体制成木乃伊。因为对这一地区有着上千年的影响,奥尔梅克文化被称为中美洲的“母文化”。
18.沬司徒疑簋(康侯簋)
19.米诺斯时代信徒像
20.半月形器
21.拉美西斯二世雕像
拉美西斯二世雕像
材质:花岗岩
约公元前1280年
埃及埃勒分蒂尼岛库努姆神殿
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出现了王朝统治。拉美西斯二世是埃及的法老王,于公元前1279至前1213年间在位。他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统治者,埃及在他的统治下迎来了国力昌盛、君临天下的黄金时代。他在北方建立新都,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称为派拉姆西城(Pi-Ramesses),意即“拉美西斯二世之家”。他的这尊雕像手持弯钩和连枷权杖,头戴双王冠,表明他统治着一个包括上埃及与下埃及的大一统国家。
权力与哲学(公元前700—公元100年)
22.克罗伊斯金币
23.亚述浮雕
亚述浮雕
材质:石膏
公元前700—前695年
伊拉克库云吉克(尼尼微)
这块浮雕曾经是亚述王西拿基立位于尼尼微的一处皇宫中的装饰。军队中的士兵和护卫队成员来自帝国的各个地方。从着装上判断,浮雕中的男子可能是护卫队成员。左边的弓箭手可能是阿拉姆人(今属叙利亚),而长矛兵则来自黎凡特。
24.塔哈尔卡的沙伯提俑
25.琐罗亚斯德教徒像
26.带亚历山大头像的银币
27.迪蒂摩斯墓碑
28.奥古斯都头像
29.阿马拉瓦蒂大佛塔雕刻
30.青铜镈
31.索福克勒斯半身像
32.武士头盔
仪式与信仰(公元1—800年)
33.六博俑
34.北美水獭形烟斗
北美水獭形烟斗
材质:石
公元前200–公元400年
美国俄亥俄州
这件形如水獭的烟斗是从一个叫“芒德城”(Mound City)的地方出土的,这是一个由24座坟冢组成的墓葬群。这些烟斗上的动物可能是当时人心目中的“灵魂引导者”。使用这个烟斗抽烟的人会发现,他们正好与水獭四目相对。
35.仪式用球赛腰带
36.密特拉屠牛像
密特拉屠牛像
材质:大理石
公元100—200年
意大利罗马
这座雕像表现了密特拉神身着东方式样的裙子,正在刺穿一头公牛的喉咙,一只狗和一条蛇舔舐着公牛流淌的血液。
37.阿拉伯铜手
阿拉伯铜手
公元100—300 年
也门
这件青铜手是献给神灵塔拉布·里阳(Ta’lab Riyam)的供品。里阳是也门的一个山丘城镇,塔拉布是当地人民的守护神。一些不同寻常的细节——比如内凹的指甲和骨折过的小指,显示这只铜手可能是由真人的手翻模浇铸制成的。手上的铭文记录了一位名字也叫塔拉布的信徒向神献上这份供品,祈求好运。
38.萨珊国王狩猎盘
39.鸠摩罗笈多一世金币
40.犍陀罗佛陀坐像
41.度母像
42.约拿图像石棺
43.阿卜杜勒·马利克金币
贸易与侵略(公元300—1100年)
44.唐代墓葬俑
45.双耳瓶
46.后宫壁画残片
47.基卢瓦陶瓷碎片
48.婆罗浮屠佛陀头像
49.霍克森胡椒瓶
50.加洛林象牙雕板
51.戈尔兹伯勒窖藏
52.日本铜镜
53.莫切武士造型壶
莫切武士造型壶
材质:陶
公元100—700年
秘鲁
南美洲第一个国家组织很可能是由莫切人建立的。大约公元100到700年间,莫切人生活在如今秘鲁境内。这个陶壶的造型是一个年轻的男性武士,他手持盾牌和棍棒,可能是上层社会的一员,因为莫切人十分尊崇武士阶层。莫切贵族的坟墓中出土了大量此类容器。
54.玛雅祭坛
创新与适应(公元900—1550年)
55.圣杰罗姆像
56.湿婆和雪山神女像
57.瓦斯特克女神像
58.阿兹特克恶灵像
59.印加金羊驼
印加金羊驼
公元1400—1550年
秘鲁
在公元1500年左右,印加帝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之一,统治着安第斯山脉周围近5000公里土地上超过1200万的人口。在收获和播种时节的献祭仪式上,这样的羊驼模型经常同活的羊驼一起被敬献给神。它们还随贵族的孩子一起被埋于山坡,以取悦山神。
60.复活节岛双头人面界标
61.圣尤斯塔斯圣物匣
62.泰诺仪式用椅
63.日本武士刀
64.刘易斯棋子
刘易斯棋子
材质:海象牙
约公元1150—1175年
发现于刘易斯岛,可能制于挪威
这些棋子是在苏格兰的刘易斯岛发现的,一共有78颗。象棋源自印度,后来经过中东传入欧洲。随着象棋的传播,棋子也发生了变化。印度象棋有“战象”,欧洲棋盘上则出现了王后和主教这样的新棋子。刘易斯象棋中的王后代表了当时欧洲统治者妻子们所扮演的重要的公共角色——她们常常为国王出谋划策,所以刘易斯岛棋子中的王后是若有所思的谏官形象。
65.龙耳玉杯
66.伊费头像
67.元青花盘
68.朝鲜粉青盘(日本修缮)
69.花卉纹伊兹尼克陶盘
70.希伯来星盘
希伯来星盘
材质:黄铜
公元1345—1355年
可能制于西班牙
这件科学仪器叫做星盘,可用于航海、天文学、占星术,还可用于计时。星盘源于古希腊,并由中世纪西班牙的伊斯兰和犹太学者做了改进。星盘上用希伯来字母刻写了西班牙和阿拉伯语的铭文,表明星盘当时可能为一位犹太学者所拥有。
71.丢勒《犀牛》
丢勒《犀牛》
材质:木版画
公元1515年
德国纽伦堡
丢勒生活在德国城市纽伦堡。当丢勒在公元1515年制作这幅绘犀牛版画的时候,他已是当时的版画大师了。印刷术改变了文字和图像的传播方式——这张版画在丢勒在世时就已经售出四到五千份。事实上,丢勒从未见过真正的犀牛,这幅画是他根据对犀牛的描述和国外发来的速写完成的。
邂逅与联结(公元1500—1800年)
72.环球航行纪念章
73.八里尔银币
74.柿右卫门瓷象
75.基督像
76.什叶派宗教游行仪仗
77.莫卧儿王子细密画
78.宗教改革百年纪念宣传画
79.双面浮雕宝石
80.贝宁饰板:奥巴与欧洲人
81.50枚马尼拉
82.爪哇皮影戏偶
爪哇皮影戏偶
材质:彩绘皮革和牛角
约公元1800年
印度尼西亚爪哇岛
这个角色叫舍罗婆(Sarabha),是《罗摩衍那》里神猴军队中的一名将士,他协助罗摩王子将其被罗波那魔王拐走的妻子悉多给解救出来。《罗摩衍那》探讨了混沌与和谐之间的平衡,这个故事在南亚和东南亚依然盛行。
83.索维面具
84.毛利扁棍
85.夏威夷编篮头盔
86.苏族儿童服饰
87.复式显微镜
我们制造的世界(公元1800年至今)
88.小猎犬号上的精密计时器
89.殖民地银行纸币
90.维多利亚早期茶具
91.葛饰北斋《漫画》
92.美国竞选徽章
93.俄国革命瓷盘
94.大卫·霍克尼《两名年轻男子》
95.阿富汗战争挂毯
96.战争盾牌
97.菲尔·多斯·桑托斯《母亲》
98.信用卡
99.山寨足球球衣
100.太阳能灯和充电器
太阳能灯和充电器
材质:塑料、硅、玻璃
公元2010年
中国
这盏灯和电话充电器由一块小型的太阳能板供电。它的各个部分都是近年科技发展的结晶,包括塑料的和蓄电池的应用,以及用于电脑和移动电话的硅芯片技术。这套设备虽小,生产成本也很低,但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它是人类勇于挑战贫困和气候变化等困难的证明。
尾厅
101.二维码(快速反应矩阵码)
二维码(快速反应矩阵码)
材质:油墨、布
2017
中国
20世纪80年代,为了解决一维条码(条形码)存储数据的局限性,人类发明了二维码。目前世界上有几百种二维码,我们最常见的一种是“快速反应矩阵码”(QR Code),它是1994年一家日本公司为了追踪汽车零部件而发明的。不同于以往人类创造的有形物品,显示二维码的一方纸片或者屏幕是它唯一的物质形态。这些小小的方块包含无尽的信息,可以说是当下信息化时代的结晶。
还有展览周边!
你准备好“剁手”了吗?
1. 给小朋友和大朋友的读本
《手绘文物世界史》
上海博物馆 编
江苏译林出版社2017年6月出版
展览期间上博书店有售。
100余件手绘文物、27个场景、1张精美的手绘地图,天马行空的手绘世界里那些消逝的文明、沉睡在博物馆里的文物在那里得以复活,史前人的山洞、美索不达米亚的狂欢节、法老的墓室……历史将以一种更有趣的方式呈现。
《文明对比手册》
上海博物馆 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7月出版
7月下旬起上博书店有售。
从埃及到中国的海上交通,从亡灵书到T 形帛画,从iPhone到景德镇瓷器,从尘世乐园到清明上河图……无不渗透着中西文明间的交融与碰撞。本书旨在提供一些线索和想象,去理解人类的不同文明,去思考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甚至能更进一步地来尝试通过人类的遗存遗物发现人类在不同的境遇下面对某一挑战时采取的不同应对策略。
《文物的亚洲》
上海博物馆 编
江苏译林出版社2017年7月出版
7月下旬起上博书店有售。
亚洲是一个具有多样性的地域,本书选取时代、地域、艺术风格上具有代表性的文物讲述亚洲的历史与文化。雕塑、陶瓷、书画、工艺……从“物”出发阐释亚洲文化的特质,漫谈亚洲这一地域在政治理念、贸易往来、宗教信仰、艺术审美等各方面的交流与认同。
2. 让文创承包你的衣食住行
看这道绚烂的胶带彩虹,
是不是想通通移植到自己的手账上呢?
还有实用性超强的手机壳、帆布包、帽子和丝巾等耐用品。
帆布包以埃及象形文字为纹饰,长丝巾上的图案则由不同文明古国的文字组成,新奇有趣,足以让您成为人群中吸睛的焦点。
生活类的文创还有磁性相框、靠垫、卡牌、筷子等等。
原创文物的压卷之作——变色T恤:在特殊涂料的作用下,衣服上本来的图案能在紫外线照射下变得绚丽多彩。穿着这种T恤晒太阳,图案的颜色就会逐渐发生变化,带来耳目一新的奇妙感受。
3. 足不出沪买遍全球
此次特展期间,上博还引进了一批海外博物馆的优质文创,分别来自德国、美国,以及此次特展的主办方之一大英博物馆,其中多数与埃及文明相关。你大可“足不出沪”,尽收欧美萌物于囊中。
来自德国柏林新博物馆的纳芙蒂蒂↑↑↑
来自美国的埃及大家族↑↑↑
来自大英博物馆的文创产品↑↑↑
东东提醒您:
观展前,可至东方网提前查看上海博物馆的实时客流人数,以便决定自己的行程,建议错峰出行哦~
来源:东方网、上海博物馆
记者:毛丽君、徐程、刘昊、刘晓晶
编辑:蒋云倩